这个镇,何以“村村百万”?
▲ 博望老街上的铁匠铺子(资料图)
博望镇村级集体经济“飞起来”,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。
那一年,在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,11个村和1个社区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形式注册资金500万元,成立马鞍山市兴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。
“博望镇各村多为合并村,受地域、资源、产业基础等因素制约,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各自为战、分散发展的现象严重。”博望镇农经站站长蒋卫民介绍,各村贫富差距大,普遍存在经济强村资金“躺”在账户沉睡、薄弱村资源低效利用、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。
闲散低效资源如何有效整合?富裕村和薄弱村怎样优势互补?
博望镇运用市场逻辑、平台思维,以村(社区)联合出资的方式组建兴望公司,通过抱团发展汇聚发展合力,构建发展“共同体”,共享发展红利,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、资金使用存在风险等问题,走上了以“小城投”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。
打铁还得自身硬,“强村公司”要想撬动村集体经济“大盘”,首先自身得有“底气”。
兴望公司成立后,聚焦工程建设、农业科技、物业管理、交通运输、低收入人群务工等,相继成立了5家全资子公司,承揽辖区土地整治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、重点项目配套等工程,创立红色物业品牌为27个居民小区服务兜底,在农村土地集中托管和农业生产大托管中试点先行,打造山水兴望系列农业品牌,创造营业收入。
▲ 兴望公司承接的韵达物流园土方平整项目(资料图)
以2022年为例,兴望公司经营收入近6000万元,利润近1200万元。
办事的“底气”有了,各个村有好项目,若是资金不足,兴望公司可以来托底。
博望镇山宁村,在兴望公司的资金支持下,分别投资300万、80万建了纯净水厂、香菜厂,横山上流下的汩汩清泉,变成了“富民水”,世世代代自产自销的博望香菜变成了外销产品,处于“沉睡”的资源变成了增收项目。
博望镇红阳村,山地多,空气好,适合种茶。兴望公司以“公司+村委会(合作社)+农户”模式,打造“白叶一号”千亩茶园,预计年产茶叶4万斤,实现年销售总额1600万元以上,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以上,新增300个就业岗位。
独行难,众行远。组织化管理,市场化运营,博望镇几乎每个村都因地制宜启动了乡村振兴项目:滨湖村的稻渔综合种养、永合村的水产养殖、三杨村的农民创业园……“强村公司”托起了博望镇的乡村振兴梦。
2022年,博望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350多万元,同比增长41%,11个行政村,个个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。
今年,全镇村集体经济还将迈上一个新台阶,有望突破3000万元。
博望镇以工业经济为主导,素有“中国刃具之乡”“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”之称,现有工业企业743家。其中部分企业亩均效益低下、产业层级不高,还存在“低散乱”等问题。产业重塑成为现实所需。就在一筹莫展之时,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、工业用地供应制度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,送来了政策“东风”,马鞍山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“培强扶优消薄”工程中的支持“飞地抱团”,更是送来了“敲门砖”。
说干就干,可让谁来干?兴望公司当仁不让。——2021年,兴望公司联合西城村、红阳村,投资1070万元,购买了大和机械装备产业园一栋标准化厂房,3865.34平方米,出租后一年能收租金75万元。——2022年,兴望公司又联合永合、山宁、红阳等7个村,共投资5600万元,在博望高新区建了4栋标准化厂房,打造兴望公司小微产业园,再以租赁、转让等方式,为亩均效益达标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。“4栋标准化厂房每年租金385万元,每个村能分到20多万元。”蒋卫民介绍。“飞地抱团”通过彼此间的产业融合、资源整合与要素聚合,从而形成全镇域协作的一条均衡发展大动脉。
入股兴望公司,年年都能拿分红,但分红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“躺平”。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,还需要充分激活各村内生动力。博望镇因地制宜,根据各个村的特点,发展“一村一品一项目”,村里增收致富有了新盼头。
▲ 滨湖村稻虾综合种养项目 龙虾上市(资料图)
滨湖村,位于博望镇西南部,紧挨着石臼湖,虽然农田、水面资源丰富,但没有任何创收产业,村集体负债累累。田多、水多,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,但也可以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引擎。滨湖村围绕农田做文章,把村民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流转,变“小田”为“大田”,创新探索“金土地”项目。
村里统一流转农民手中的土地,实施标准化改造,通过公开挂网发包交易地块。农民可获得流转收益、务工收益、分红收益;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溢出收益、劳务收益、交易溢价收益,实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。
项目实施以来,村集体共流转村民土地5099亩,村民流转给种田大户3200余亩,土地流转率达90%。村民累计分红220余万元,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,村民、村集体、经营主体实现“三方共赢”。
新联村同样位于博望镇西南部,充足的水源和湿润的气候,为糯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2021年,新联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,充分听取村民意见,利用废弃的联心小学,将糯米生产优势和传统米酒制作技艺结合起来,并与兴望公司合作开展米酒生产,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收益。山宁村建农产品加工基地,永合村打造封鱼加工厂……各个村都在开拓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,形成“一村一产业”或“一村多产业”格局。
▲ 滨湖高标农田种植水稻(资料图)
接下来,博望镇还将谋划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新局面,打造“茶叶+茶园+旅游”旅游示范点。沿石臼湖段,打造长裕村濒湖2.7公里观光长廊、马场乡村文化旅游、东湖民宿等9个集采摘、观光、休闲为一体的农文旅项目。仔细想想,博望镇强村公司、飞地抱团、一村一项三条强村路径之间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比如说,村村抱团,想要真正神形兼备,就得实体公司捆绑利益;而公司要经营得好,须有资源支撑,“一村一项”恰好提供了整合平台;“飞地”项目合的就是资源,落地需要实体,强村公司便有了用武之地。
编 辑 / 王心怡 程可馨(见习)
校 对 / 戴国文审 核 / 谷 雨审 签 / 陈 峰总监制 / 杜维斌
本文内容系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